桐柏县产业集聚区情况简介
桐柏县产业集聚区位居县城东北部,东临驿宛高速,南接312国道,宁西铁路横穿其中,G240国道穿境而过。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,规划区面积12.37平方公里,已建成面积8.6平方公里。以宁西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,北部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,打造中原最大的以食用油为主的农副产品产业集群。推动现有企业三源粮油、金兴薯业、恒阳食品、王大娘食品、淮渎酒业等龙头企业与下游的食品制造业集团合作,着力打造产品附加值高的以茶、艾、油、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园,依托食用油、淀粉、白酒、茶叶、菌类等产业链,升级打造方便食品、速冻食品、营养食品、保健食品、果菜汁饮料、植物蛋白饮料和精制茶加工等产业链条;南部以机械制造业为主,将机械制造业与智能化装备制造业整合,升级为装备制造业,以新建成的智能家居、汽车轮毂等企业为龙头,推进金牛电气公司、双鑫机电设备公司、东裕阀门公司等企业智能化升级,引导原来以矿山机械配件制造为主的企业逐步更新产品结构,全面提高园区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,打造以机械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。建成淮渎路、中源路、货站路、兴业路、建设路、工业路等道路共16条30余公里,并配套建设两侧供排水、绿化亮化工程。阳光半岛、淮源府邸、安澜园等10余个现代化居住区,环境优美、功能完善。法院、检察院、行政审批中心、物流中心、中心医院、淮北中学、淮北小学、思源实验学校、盘古学校等投入使用。形成了北有生态绿地,中间有人才公园,南有淮河湿地,城市和产业互动发展、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善、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集聚区。
目前,桐柏县产业集聚区现共入驻各类企业近200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5家;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,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。其中,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,增长8.3%;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,增长7.7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,增长13.3%;完成税收2.8亿元,增长7.7%;从业人员突破2万人,辖区内常住人口达到3.8万人。
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简介
一、基本情况
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地处唐河、桐柏、泌阳三县交界处,辖4个行政村,48个村民小组,1.5万人,面积26.4平方公里,规划区面积10.41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7.1平方公里,属于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规划中的驻(驻马店)南(南阳)组团。
辖区内天然碱、芒硝、石油等化工资源储量丰富,其中天然碱已探明储量1.8亿吨,居亚洲第一;芒硝储量1.64亿吨,是国内迄今发现的特大型矿床之一,以碱硝化工、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,纯碱年产能130万吨,小苏打年产能85万吨,是南阳市“龙腾计划”九大特色产业链条之一(油碱化工)。2005年,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“中国天然碱之都”;2007年,被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省重点产业集群;2008年,被省发改委等六部门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;2016年,被省工信厅命名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;2017年,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定产业集聚区。
近年来,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生态工业,不断壮大碱硝产业集群,催生出中源化学、博源化工等工业企业38家,其中规上企业13家,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,利税超亿元企业2家,初步形成了纯碱、小苏打、新型建材、热电等多条循环产业链,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碱、全球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,以及能源综合利用、环保节能、园区化管理的“百万吨级”中国天然碱循环经济典型示范基地。
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4亿元,工业增加值13亿元,税收7.8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,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健发展。预计2022年集聚区将达到百亿级产业集聚区,2024年将突破200亿元。
二、主要优势
交通条件便利。紧邻沪陕高速、312国道和宁西铁路,园区分属长江、淮河流域,交通便利,同时区内已形成“三横五纵”的路网格局,通过这些完善的交通体系,园区货物可便捷地通达苏、陕、鄂、粤等全国各地。
自然资源丰富。天然碱储量己探明1.8亿吨,远景3—5亿吨;芒硝矿储量1.64亿吨,是优质的大中型芒硝矿;石油储量在1亿吨以上,天然气储量在3.2亿立方米以上,人均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4倍,每平方公里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25倍。
区位优势明显。园区处于中原经济区对接武汉城市圈、京广经济带联通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地,地理优势非常明显。加上我国碱硝化工企业多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、青海等地,而市场需求多在东部和南部,使地处中原的桐柏碱硝化工企业具备了靠近市场、贴近用户的区位优势,有利于占有我国东部和南部市场,成为唯一可与美国争夺该区域纯碱市场的主导力量。
基础配套完善。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联网运营阶段。货运物流体系发达,河南安棚铁路货运站年货物吞吐量达400万吨,占地近百亩的永安物流园项目,与河南万里物流集团合作,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公路物流运输网络,年运输能力100余万吨。
水资源充沛。区域内水资源总量达到7.5亿m3,鸿鸭河和二郎山水库灌溉渠横贯全区。二郎山水库总库容量4148万m3,石步河水库总库容量4300万m3,两大水库每年向园区提供用水5000万m3,确保了园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。
电力充足。园区地处华中电网中心,中源化学热电厂已经建成投入运营;园区范围内现有110kV变电站1座。同时引进了河南淮源热能环保科技公司热电联产项目,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供电8.4亿度,年供热能力达到600万吨。
技术竞争优势明显。从事碱硝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280人,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家,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,取得科研成果58项。碱化工企业综合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天然碱工艺,拥有倍半碱流程液相水合法生产工艺和深层压裂连通溶采等14项国际专利技术,成本低、能耗低、品质高、无污染,其生产成本比国内同类企业低30%,纯碱利润率达23%以上,位居全国制碱行业第一位。
循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。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中源化学、博源化工等骨干企业,初步形成“煤→电→粉煤灰→水泥、免烧砖”、“热→碱卤水湿分解+煅烧CO2气体→小苏打”、“碱(硝)杂水→冷却洗涤碱(硝)尘→杂水回注井下溶采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,成功构建以碱硝化工为主导,下游产品循环开发利用为主线,运输物流配套发展的生态型产业集群,已成为国内以天然碱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纯碱产量最大的产业集群。
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产业图谱
产业链条:做大做强“天然碱卤—纯碱—精细化工—新型化工产品”主导产业链。